古牛金坝

古蜀金牛道与古金牛坝

IMG_6383.jpeg

IMG_6396.jpeg

金牛古道白马关遗迹 白马关庞统

9f34a39683fec2ff24846d62a581eace

金牛道上的天险—剑门关

一、关于古蜀金牛道的历史与重大意义

古蜀金牛道是由中原大地连接大西南的大通道,它由成都经广汉、剑门关、广元、由汉中出川,翻越秦岭到达西安至秦川关中平原。金牛道开辟于先秦战国时期,由此打通了大西南中原大地的长期阻隔。开启了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了古蜀国的历史文明进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泉路8号的古金牛坝是古蜀金牛道历史文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是古蜀金牛道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蜀金牛道的《祖源记忆,文化地标》。

古蜀金牛道与金牛坝

古金牛坝位于史前抵羌道与先秦金牛道的交汇处,是古蜀金牛道起止点。是古蜀文化的重要遗址。

史前抵羌道

古金牛坝西面是金马河支流金水河,由于金水河夹带有大量金沙,是古蜀金沙盛产地“金泉场”和“土桥场”。 被誉为西蜀千古上乘风水之地。

由于历代历史记载对古蜀金牛道开辟的重大意义存在严重的认知问题,导致千百年来对古蜀道开辟的功过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其中秦惠文王设金牛计,向蜀王馈赠金牛而吞并蜀国,成为“五牛殇蜀”的悲剧与耻辱流传盛广。严重影响了对金牛道历史文化的挖掘,二是将关注点停留在秦惠文王是如何的奸诈阴险,蜀国开明王是如何贪财好色,五丁开山是如何悲壮惨烈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广为流传。唐代诗人胡曾《金牛驿》诗:“山岭千重拥蜀门,成都别是一乾坤。五丁不凿金牛路,秦惠何由得并吞” 。 现代著名巴蜀学者祁和晖教授则认为,类似观点是一种狭隘的污名化之说。是在为所谓的入侵胜利与失败者编造谎言。著名巴蜀文史学者谭继和、祁和晖、张星誉等就古蜀金牛道与金牛坝的文脉与重大历史意义研讨时,诠释了金牛坝与古蜀金牛道的历史文脉与具体位置,认为:金泉路8号的古金牛坝是古蜀金牛道历史文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是古蜀金牛道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蜀金牛道的《祖源记忆,文化地标》。

二、关于古蜀金牛道与金牛坝名字的由来

关于古蜀“金牛道”“金牛坝”“金牛”之名由来,一直是历史学界和文化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

《括地志》“秦欲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遗蜀。蜀王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堑(qian)山堙(yin)谷,致之成都”。意为蜀都平原沃野千里,秦国垂涎欲伐蜀,只因蜀道天险不得如愿,于是秦王设计了一个吞蜀阴谋,言秦意与蜀通好,愿将五头会屙金子的石牛馈赠蜀王,蜀王信之,即派五丁力士开通蜀道,迎接秦国金牛入蜀至成都。后人便将此蜀道称之为金牛道。将置放金牛的地方称之为金牛坝。李白上皇行南京歌诗:“秦开蜀道置金牛,汗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洲”其二说是因为成都金牛坝是古蜀金牛道的起点,是修筑金牛道的物资给养保障的大本营与驿站,故名金牛坝。关于金牛的名由另其说:是因为古人在崇山峻岭中开辟蜀道,物资供应非人力所能及,只能依靠耐旱耐力的金色黄牛之故。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829141452/output_1.jpgoutput_1

三、金牛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

著名巴蜀史学家谭继和著《金牛文脉赋》

天府綠舟,美麗金牛。岷峩儲精,採江山之俊勢。石牛鑿道,觀天工之奇籌。八百萬年,翠嶂竹舍,護衛熊貓,憨態優遊。渺渺焉,川崖維平,陸海都廣,后稷篁筱。洋洋焉,江漢炳靈,公園城市,播馨全球。猗歟美哉,視通萬里,天府寔乃宇宙多元之絕觀。貼近體驗,金牛應是生態神奇之景藪。

天府糧倉,萬石金牛。膏菽膏稻,自古稼穡惟寶。無飢無憂,曩有沃土豐饒。五丁力拔梓山氣蓋卋,三蜀智通靈犀境自高。笑東方牧犢兒之慵詐,秉江岷巨犪牛之勤勞。萬石擔當,垂耀井絡,城鄉比肩會昌。金牛精神,豐殖天下,民祉協合建福。

图像

諸多歷史地標:金牛壩,江源巷。九里堤,萬石倉。鄉農市,花牌坊。有卓其道,傳承天府農耕之優越以競秀冠。 爰發懿德,彰顯祖源靈光之輝煌而射斗牛。

天府文脉,厥貢金牛。人皇九囿,巴蜀合一。江源蜀山,中原高陽。姻親相融,英髦迭起。萬季龍脉,隴蜀傳習。龍的傳人,伏羲鼻祖,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巴蜀人心向中原,大一統凝神聚力。蠶叢厥貢蠶桑絲綢,天回厥呈扁鵲醫經,老官山厥獻提花織機,漢尼雅厥存肩膊蜀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絲路蜀道傳播國家認同意識,家國情懷,當有金牛初心。魚鳧化仙禽,創古蜀仙道。望帝託杜鵑,化憫農春心。開明獸羽化,登天門崐崙。白鹿尋蹤,天彭皈魂。金牛長犀角,隴歸望東平。三星堆金沙族羣,信仰神鳥神尌羽化仙人,三足金烏向太陽融進。鳳凰山,昇仙水,大石筍,仰望牛郎織女星,提着天燈天街行,浪漫夢幻傳至今。天府藝術公園,人文仙境。鳳凰音樂公園,大運合鳴。交子務,世界紙币發源地,引領鐵半城金融創新。蓉漂園,和合煙火體驗地,引領親仁里比鄰叢生。昇仙橋上,高車駟馬,錯綜古今,飄飄凌雲。相如大人賦,創遊仙詩體,引領中華詩文浪漫吟。

錦城絲管,天廽雨霖鈴,九天律吕,人間遍聞,為東方音樂之都奠其基。永陵仙翁,二十四伎樂,蜀國四弦,奏響先聲,為燕樂川劇之鄉轉其型。鄉土文宗,當今菱窠,爰產李劼人。死水起微瀾,如椽大波賦大筆。靈犀開新悟,歷史思維創新蹟。天府文脈歷歷數,金牛區厥貢多矣。

天府俊彥,毓秀金牛。巴蜀薈人才,縑緗軌躅相繼。金牛行古道,英才頡頏風流。英才紅心,文以毓之,俯首甘為孺子牛。英才銳氣,文以秀之,守正創新拓荒牛。英才大道,文以鑄之,終身利人老黃牛。試看今日新金牛,庚續歷史文脈,貢獻金牛力量,添彩中國春,增力中國夢。為着民族復興,永葆金牛心紅。

4C4A1510

4C4A1484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1005145437/output_1.jpgoutput_1

著名巴蜀史学家、谭继和、 祁和晖亲临古金牛坝现场考察

(一)、金牛神话故事

蜀都天府乃玉皇之后花园,令其牛郎与织女下凡耕田织锦,成都便以锦城著称。蜀开明王乃玉皇大帝牛郎星转世。秦惠文王设计金牛计吞并了蜀国,玉皇大怒。即派天兵将秦灭之,又派金童玉女下凡注入金泉水。石牛饮金泉后即变成为古蜀五神牛。

(二)、古蜀五牛图

据《括地志》“秦欲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置金于后,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遗蜀。蜀王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堑(qian)山堙(yin)谷,致之成都”。关于五丁劈开古蜀道共引五石牛入蜀至成都,成为历史的千古传奇。古蜀五牛的形状与去向也成为千古未解之谜。据称,成都天府广场出土,现展陈于成都博物馆重达8.5吨,用于李冰治水的《天府石犀》便是五石牛之一。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829205535/output_1.jpgoutput_1

1、2010年,易园在金牛坝挖掘池塘时,约在离地表2.5米深处,先后发现了一块天然卧牛石。另一块青玉玛瑙材质的天然犀牛石,其材质与形状均属举世罕见,故名聚宝灵犀,是否与古蜀五牛有关不得而知。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101123216/output_1.jpgoutput_1

2、天然造物《福寿星》卧牛—憨态可掬,代表长寿。2010年易园修建金牛湖时在约地表下2.5米发现。材质属川内坚硬型黄沙石。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829210006/output_1.jpgoutput_1

3、天然灵物—聚宝灵犀:材质为青玉与玛瑙天然混合而成,现状酷似一犀牛,举世无双的珍宝,传说此乃女娲补天的通灵神物,由秦慧文王馈赠古蜀开明王的聚宝灵犀。2006年在挖此池塘时发现,并就地安放。

易园人再施壮举将从数千里外引入二头巨型天然石牛,翻越秦岭达到金牛坝,其天然石分别是拓荒金牛石,《天机星犀牛石》与金牛坝原地出土的《福寿星卧牛石》和《聚宝灵犀石》共称金牛坝四石牛图。石牛每头重达数吨乃至数十吨。均为天然造物,形态栩栩如生,与天府石犀便完美再现了“古蜀五牛图”。

001_2380.jpeg

4、《天然造物》拓荒金牛,象征“不畏艰险、奋发图强、勇猛精进、大业有成”者。材质灵璧石,来自安徽灵璧县,

图像

5、天然造物《天机星》犀牛—代表人间智慧;灵璧石、来自安徽灵璧县。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101183846/output_1.pngoutput_1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902093753/output_1.jpgoutput_1

天机星犀牛变姜太公与“四不象” 天机星”姜子牙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830130738/output_1.jpgoutput_1

6、金牛台由三块巨型五丁石组成,每块重达百余吨。台上分别置放一尊酷似金牛、一尊酷似犀牛之巨型天然灵璧奇石,每尊重达数十吨。它们栩栩如生,均来自安徽黄山,舟车远运达数千里,越秦岭经蜀道运抵易园,再现了当年五丁神力引石牛入蜀之壮举。

/private/var/folders/wh/h8xv91cs0v9dhgl004sp743m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40101121201/output_1.jpgoutput_1

单块超百吨的五丁石组成的金牛台与单块数十吨的石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