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博物馆

一、国内首次城市活态博物馆课题的开启

新时代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课题研讨的开启,为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成都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24年10月15-17日,中国新时代首次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课题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易园园林艺术博物馆成功召开,张柏一行为代表的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古建、园林、文史、文博、文保界专家齐聚一堂,与四川本土专家、相关文博协会和相关文博部门单位,就国家文物局原首任政策法规司司长发起的首届新时代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等一系列课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高水平研讨。就城市活态博物馆、古蜀金牛道与金牛坝、罗哲文新华风“传统新园”课题进行了研讨,讨论了城市活态博物馆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回溯了古蜀金牛道的文脉,得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会专家认为:

一是“易园博物馆汇集了川派园林,古蜀金牛坝、川派盆景、天府画派美术馆、川剧艺术馆、汉服婚礼体验馆六大主题场馆,是一座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活态博物馆》,是一个万物有灵、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

二是易园继承了罗哲文的新华风“传统新园”建筑理念,是新华风传统新园的代表作,可作为新华风传统新园示范项目推广,并建立罗哲文中国古建园林研院,作为城市活态博物馆与罗哲文“传统新园”遗产的研学机构,进行学术研究与发扬光大。

三是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祁和晖等为专家们溯源了古蜀道、古石牛道、古金牛道的历史文脉,诠释了金牛坝与古蜀金牛道之历史,认为:易园金牛坝是古蜀道历史文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是古蜀金牛道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蜀金牛道的《祖源记忆,文化地标》。

四是张柏局长表示:新时代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课题的开启,将有利于促进对传统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易园是一个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实例。今天在川正式发起中国《城市活态博物馆》的课题研讨,具有现实意义,并形成了重要课题成果,为未来的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发展提供学术性理论支撑。

五是总结得出了关于城市活态博物馆与村镇活态博物馆之差别,城市活态博物馆的基本条件:《城市活态博物馆》第一必须是城市化的; 第二文化场景馆必须是综合性的;第三空间必须是开放性的;第四必须是动态的;第五必须是居民参与和社会化的;第六必须是文旅新场景、新业态融合性的。

二、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的定义

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是结合了传统博物馆和现代博物馆理念的综合性的展览与保护的方法。它强调将整个园区场景及其民众群体视为一个整体,为传统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活态博物馆强调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展示、体验、互动等方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文化的魅力。

相关专家关于传统静态博物馆存在的局限性:

1.展览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传统博物馆的展览方式通常较为单一,主要依赖静态展示和说明牌来传达信息。这种方式缺乏互动性和沉浸感,无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和认知。

2.观众体验不足,缺乏深度参与

传统博物馆对展示空间和环境设计往往不够重视,无法为观众提供深度参与的机会。观众在博物馆中的体验较为被动,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

3.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创新机制

传统博物馆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许多博物馆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来提升展示效果和管理效率。

4.环境与设施问题,影响参观体验。

三、易园《城市活态博物馆》的基本定义

易园《城市活态博物馆》,是以中国古建园林大师罗哲文的与时俱进的《新华风传统新园》园林艺术博物馆为基础,打造的综合性活态博物馆。其基本定义是:

1.展陈的活态化

博物馆的展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它突破了传统性博物馆的静态的展示空间局限,将室内静态空间与室外动态空间和旅客体验紧密相连。

2.遗产的人文化

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转化成可参与享受的人文精神的活态体验项目。

3.展馆的院落化

将整个园区场景及其民众群体视为一个院落整体,园区每一群体和每一项劳作与活动,都被视为一个整体元素。

4.场景的体验化

园区院落式展馆理念、就是强调体验式场景理念,让展品回归生活,让人们亲近展品,回归自然。

 

‌‌易园“城市活态博物馆”的基本特性

1.展览园区内容的多元性

易园博物馆是一座汇集了川派园林艺术博览园、古蜀金牛坝历史遗产、川派盆景博览园、天府画派美术馆、川剧艺术馆、汉服婚庆馆六大主题场馆,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博览园。

2.突破了展陈空间的局限性

易园博物馆由一个约200亩15万平方米的面积的园林艺术场景空间,是一个由室内静态空间与室外动态空间紧密联系的展览与体验性活态化场景馆。其步移景易的立体山水画空间可为博物馆展陈提供无限的活态展陈和体验拓展空间。

3.展品活态生命富变性

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园林建筑、自然山水、花木与奇石构成的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有天然原真、活态生命力之基本特性。有步移景易变化、春夏秋冬季节变化、阴晴雨雪气候变化、随年轮岁月更叠而发生活态变化之特性。

4.传统与时代兼容性

易园是以“承华夏文脉,造时代经典”为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大师罗哲文指导下营造起来的“新华风传统新园”,是“传承与创新”的新型古典园林。它将园林文化作为展现当代人文艺术的精神载体,以传统人居方式结合现代人居环境要求,构成的当代中国式人居环境。

5.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示范性

易园博物馆在《保护与利用》基本理念原则下,与《文化与商业的运用》理念紧密结合,将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移建和文物部件组建起来,打造出具有文旅融合体验功能的商业体,将文化元素融入商业空间,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商业利用的双重价值。

6.文旅新场景新业态的融合性

易园博物馆六大文化主题场馆与园林艺术空间构成的数十个场景点,与城市旅游有机融合,成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它既是一个新时代新型“城市活态博物馆”的学术研讨项目,又是一个新时代城市文化旅游项目课题。

7.可活态体验性

易园院落式一体化多维度艺术空间与文旅融合的新场景与新业态模式,弥补了传统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局限性问题,为观众提供深度参与体验的机会,让游客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8.景与实用、文与商联的可持续性

易园博物馆的活态体验空间,一是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二是易园“景与实用、文与商联”业态场景,可“以文促商,以商养文”,实现“以园养园,以馆养馆”的基本目标。可促进经济与文化的持续性发展。